瓯江实验室高端医疗器械创新团队PI
教授,博士生导师
激光加工机器人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主任
浙江省激光与光电制造制造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浙江省激光加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主任
浙江省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理事长兼首席科学家
Dr. Xue is Director of the Base for 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operation of Laser Processing Robots, Director of Zhejiang Key Laboratory of Laser Processing Robots, Director of Zhejiang Laser and Optoelectronic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 Director of Zhejiang Laser and Optoelectronics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Center and Director of Zhejiang-Russia Ultrafast Laser Processing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Joint Laboratory (Wenzhou University). Dr. Xue has presided over 1 key project of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3 national general projects, 3 provincial major projects as well as 4 provincial general projects, and participated in more than 10 projects of various types. He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170 academic papers, including more than 100 papers included in SCI, edited 4 textbooks, and authorized more than 50 invention patents, of which 2 were authorized invention pat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application of related achievements in enterprises has achieved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economic benefits.
1)High-power laser macro-processing
2)Ultra-fast ultra-short laser precision microfabrication
3)Thermal effect / shock wave effect laser surface strengthening
4)Laser intelligent processing system and equipment
团队负责人:薛伟
团队成员:曹宇、赵芳、Ali Hassan、侯智善
本团队以薛伟为学术带头人,包括4名核心成员,团队成员年轻活泼,富有朝气和创造力。
本团队长期致力于激光与光电技术、机械制造工程及自动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与产学研工作。由负责人领衔创立了温州大学激光与光电智能制造研究院和平阳智能制造研究院,开辟了一条服务地方的新路子,建立了一个服务地方的新机制,取得了一批服务地方的新成就,特别是创建了浙江省温州激光与光电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重要贡献。
所开发的航空关键零件表面激光冲击强化方法和装置分别于2014年和2019年获得中国和美国授权,并已成功应用于某些战斗机风扇叶片和第l/Ⅱ级整体叶盘表面强化上。成果已在江南阀门、常州金坛腾远、沈阳黎明、沈飞、徐工集团凯宫重工、河北瑞兆等汽轮机、航空发动机、大飞机、重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抗疲劳制造和再制造领域广泛推广应用和转化,共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所开发的基于曲面工件外形的表面阵列微结构激光刻蚀制备方法于2016年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包括系列发明专利5项,自主研发的3+2轴、3+3轴复杂曲面平行投影激光刻蚀加工装备,成功应用于飞行器频率选择表面天线罩、机械复杂曲面构件表面超疏水微结构的制备。
本项目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潜力巨大:主要成果个性化义眼台拟申请二类医疗器械,并依托瓯江实验室申报专利,开展成果转化。中国有近900万盲人且每年新增失明盲人45万人,但全国只有2家企业生产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同时,单颗义眼台价值2925元-4800元,即使仅占市场的1%,也会有9万例,即3000万以上的产值,另外,为病人恢复信心这一事业具备着巨大的社会效益。
团队研究方向介绍
l 研究方向一:3D打印骨骼固定支架
直至今日,大部分医院在治疗骨折患者时都还是采用石膏板来固定断骨。石膏板笨重、密不透风、不能活动而且不可拆卸,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患者体验普遍体验。如今新材料科技的飞速发展和3D打印技术的蓬勃兴起似乎为解决这一状况带来了新的可能。本项目拟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的新型骨骼固定支架,针对骨折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辅助工具提出新的解决方案。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基于逆向工程与 3D 打印技术设计制造个性化的骨折外固定支具,解决传统骨折外固定术疗效不佳易留后遗症等问题;利用激光三维扫描仪获得骨折患部的外轮廓数据,对点云进行处理,建立骨折患处的 CAD 模型;根据骨折固定的要求,设计个性化骨折固定支具;最后采用3D 打印机制作该支架。
l 研究方向二:3D打印义眼台
根据眼睛情况,有些患者需摘除眼球,为了避免眼眶的塌陷和变形,许多人会使用义眼(即俗称的假眼)。理想的眶内充填材料除要求具有生物相容性好、无排斥反应、无毒副作用、无刺激性、无过敏反应、无抗原性、无吸收性等生物学特性外,还需化学性质稳定、加工成本低廉、易获取、易塑性修整。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具有组织相容性好、质量轻、易于血管及肌理组织渗透生长的特点,已成为一类重要的眶内充填材料,引起科研和临床工作者极大关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除要求具有生物学特性外,还要求较高纯度、高孔隙度,孔道贯通、力学性能好等,孔尺寸需 100∼500 μm、孔隙度大于 2/3。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合成方式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利用具有天然孔道的珊瑚礁、松质骨等为原料直接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块体,其优点是能很好保持原料的贯通孔结构,但烧结过程中往往出现线性收缩或微裂纹,且仅能构造单一材质的多孔结构,同时由于生产所需优质珊瑚礁只存在于深海特定海域,所以价格较高,制作困难;另一类方法是采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纯相羟基磷灰石粉体,通过冷冻干燥铸造、造孔剂法、发泡剂法、浸渍法、3D 打印等技术成型,再经机械加工获得多孔羟基磷灰石块体。不同方法所得产品孔隙差别较大,缺陷多,力学性能下降。简单、廉价地制备孔径大、贯通性好、机械强度高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针对以上问题,本项目拟从打印机自身入手,一方面,通过改良SLA(Stereo Lithography Apparatus) 工艺,升级义眼台打印机,提高义眼台打印效率和精度。另一方面,以提升义眼台舒适度和匹配度为核心目标,系统研究义眼台孔隙率和填充角度和义眼压缩模量和抗压强度的关联规律;研究义眼台孔隙直径对维血管组织生长及生物活性的影响;通过形状设计优化,降低后期义眼台暴露问题。
团队长期招聘激光与光电技术领域优秀人才,包括正副研究员、博士后和工程师2名。联系方式hr@ojlab.ac.cn。
official account
Contact Address:中国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永中街道金石路999号
Zip Code:325000
Email:zh@ojlab.ac.cn